根据《全球煤炭市场报告(2018—2023)》研究,煤炭是当前全球能源系统的核心,并将在未来5年继续保持稳定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煤炭的未来取决于对其清洁化利用的程度,换句话说,煤炭清洁、高效利用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。
目前,兖矿集团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,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推进清洁化利用。一是高效转化,通过生产加工煤制油、精细化工等产品,将产业链进一步向下延伸,走煤炭利用的大型化、高端化路线;二是主抓煤炭清洁燃烧技术,对居民散煤、小区域燃煤集中燃烧、工业锅炉燃煤等展开治理。比如在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,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技术储备不够,缺乏真正适用于小锅炉的低成本、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技术。兖矿在建的20蒸吨煤粉锅炉项目,预计可实现炉内一氧化氮原始排放低于50mg/Nm3。相比传统模式,该路线燃料适应性广,煤种不限、挥发分不限; 负荷调节范围宽,低负荷不需助燃; 燃烧安全性好,不存在爆燃现象;燃烧效率高达98%以上。
此外,兖矿还在积极拓展煤炭向新能源领域转化。不仅制定了发展氢能产业的3年规划,还计划投入10亿元左右,用于煤制氢及下游氢气储运、氢燃料电池等研究。
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,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%,寻找可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,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。而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丰富的资源,可在能源替代中发挥巨大作用。
现阶段,以新型煤化工技术为支撑的路线,能够实现基础化工原料和高端化工材料的生产,同时副产大量氢气。氢燃烧值高居各种燃料之冠,为液化石油气的2.5倍、汽油的3倍。使用煤化工副产氢以能源形式替代现有汽柴油,减少石油用量,不仅可以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,还可大幅减少能源应用对环境的影响。我认为,“煤炭清洁利用+氢能产业”可实现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石油进口,满足国内能源市场需求。
我们在实践中发现,国家目前虽明确了氢能产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定位,也对氢能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,但尚未形成政策体系,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。同时,现有氢能产业政策侧重于宏观产业和技术路线、技术研发等方面引导,支持氢能和氢能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仍不够系统。
此外,在氢能制备、纯化、储运及加注过程中,部分零部件及知识产权依赖进口,自主产品发展不成熟;国内氢能生产、储运和销售产业链不够流畅,规模化、集群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;氢能产业发展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均需要大量投资,难以实现收支平衡。这些因素,均对制氢后下游市场的进一步应用拓展造成制约。
结合上述瓶颈,我建议将氢气列入能源管理,由此成为消费品进入市场,加快推动氢能源在车辆、船舶、飞机、发电等方面的应用进程;制定氢气加注及加氢站建设补贴政策。建议根据市场消费量,结合产业发展实际,在氢能源产业发展前期5年,给予加氢站建设用地、审批程序等政策支持,对加氢站建设、运营给予补贴;鼓励部分企业开展全清洁煤基氢能源示范。结合现代煤化工示范企业成果,鼓励部分煤化工技术前沿企业按照“化工材料+氢能源”“全清洁煤基氢能源”等方向开展技术示范,验证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程度,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决策提供依据。
据《中国能源报》